详解二十四节气——小寒
详解二十四节气——小寒:每年的1月5日至7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。按农历月份排序,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(最后一个是大寒),而按公历来看,它则成了每年的第一个节气。对于中国而言,小……毛豆运势网(http://www.maodou5.com)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,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!
每年的1月5日至7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。按农历月份排序,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(最后一个是大寒),而按公历来看,它则成了每年的第一个节气。对于中国而言,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,小寒是气温是最低的的节气,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。
小寒与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处暑一样,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。月半则大矣。”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,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,“小寒”一过,就进入“出门冰上走”的三九天了。
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:“一候雁北乡,二候鹊始巢,三候雉始鸲”,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,此时阳气已动,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;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,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;第三候“雉鸲”的“鸲”为鸣叫的意思,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。
一、小寒节气五行运势
小寒之后,即进入农历腊月,干支为乙丑。本月丑土当令,天干为乙木临衰地,气势较上个月弱了不少,对于八字喜木的人来说,这个月的运势比上个月差一点,但也不要过分担心,因此这个月过后,木气还会旺起来,整个春季都是木气当令的时间,运势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。八字喜金的朋友运势较上月更为低迷,而八字喜土的朋友因为有月令相助,运势会有所上升,动荡感减轻许多。虽然正处一年中最冷的时节,但是毕竟冬季已经临近尾声,本来旺盛的水气已初露疲态,八字喜水的朋友,一定要在本月之内把需要动脑筋、出创意的活儿做完,从下月开始自身的能量将逐渐下降。本月是火气最弱的时间,八字喜火的朋友不要安排太多对外的事务,以内藏积蓄能量为主。
二、小寒节气如何养生
从气象记录来看,小寒往往比大寒还冷。寒为阴邪,最易损阳气,因而这时节的养生主题应以养肾防寒为主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肾主一身之阳,很多人以为养肾壮阳是男人该操心的事,其实女人同样有阳气不足的现象,如手足冰凉、怕冷、腰酸等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 在夜晚睡前坚持以40度的温水泡脚,水量要浸过踝关节,时间以半小时为宜,其间按摩涌泉穴至少10分钟,其排毒、助眠、强肾之效胜过补药。
此外,最适宜补肾的食材莫过于“黑色食品”。因为在五行里,水主肾,而黑色五行属水,入肾。将黑豆、黑芝麻、黑米打成豆浆(黑芝麻要提前磨成粉),坚持每天喝一点,补而不腻,食而不燥。况且五行中水能生木。只有冬天养肾藏精打好基础,才能滋养肝木,来年给自己一个生气勃发的春天。
中医认为寒为阴邪,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,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,要特别注意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以补益身体,防御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。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、辣椒、肉桂、花椒等;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、高粱米、刀豆、韭菜、茴香、香菜、荠菜、芦笋、芥菜、南瓜、生姜、葱、大蒜、杏子、桃子、大枣、桂圆、荔枝、木瓜、樱桃、石榴、乌梅、香椽、佛手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、羊肉、猪肝、猪肚、火腿、狗肉、鸡肉、羊乳、鹅蛋、鳝鱼、鳙鱼、鲢鱼、虾、海参、淡菜、蚶、酒等。特别要提出的是,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、红焖羊肉的好时节。
中医进补,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,一定要有的放矢。按照传统中医理论,滋补分为四类,即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。
-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,如动后冒虚汗、精神疲乏,妇人子宫脱垂等体,宜用红参、红枣、白术、北芪、淮山和五味子等。
-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,如头昏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色萎黄、嘴唇苍白、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,应用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胶和首乌等。
-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,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、两颊潮红、手足心热、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,宜用冬虫夏草、白参、沙参、天冬、鳖甲、龟板、白木耳等。
-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,如手足冰凉、怕冷、腰酸、性机能低下等体征,可选用鹿茸、杜仲、肉苁蓉、巴戟等。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、石斛、沙参、玉竹、芡实之类,配伍肉禽煲、炖汤水进补。
三、小寒节气养生食谱
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适合小寒节气的食谱,既可满足口腹之欲,又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。
1、红焖牛肉
材料:牛肉、胡萝卜、洋葱、葱、生姜、八角、花椒、料酒、酱油等。
做法:首选牛肋条肉一斤半左右,切成适当小块;胡萝卜切成滚刀块,洋葱切片;生姜切片,大葱切段;将切块的牛肉首先用开水焯一下,一则去血水,二则去膻味;将葱段、姜片、八角、花椒加少许热油急火翻炒;随后将焯好淋水的牛肉也加入锅中和调料一起爆炒,中间加酱油、糖、鸡精、料酒等调色入味;、将急火炒过的牛肉和调料倒入炖锅中,加适量水后先大火烧开;开锅后转小火慢炖,待肉六分熟时加胡萝卜和洋葱等配菜入锅;小火慢炖收汤,待胡萝卜和牛肉熟烂为止时,再依个人口味加入适当盐、味精。
功效:牛肉蛋白质含量高,脂肪含量低,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,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、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、修复组织等方面物别适宜。
2、满口香扣肉
材料:五花肉、葱、姜、蜂蜜少许、大料(八角)。
做法:五花肉煮到8分熟,筷子扎透没有血水冒出就可以了,取出五花肉控干水,然后在肉皮上抹上一层蜂蜜;锅里倒入少许油,把抹蜂蜜的肉皮放到锅里煎,煎至黑红色即可,注意煎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,因为油崩的很厉害,最好拿锅盖挡一下;把煎好的五花肉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,肉皮朝下摆放到大碗里;葱两段改成丝,姜三片,大料两个;把葱、姜、大料、糖、盐、酱油、鸡精放到大碗里,上锅蒸,冷水入锅,水开后计时,一小时后就可以了,香香的扣肉就做好了。
3、当归生姜羊肉汤
材料:当归20克,生姜30克,羊肉500克,黄酒、调料适量。
做法:将羊肉洗净,切为碎块,加入当归、生姜、黄酒及调料,炖煮1~2小时,食肉喝汤。
功效:有温中补血、祛寒强身的作用,适用于神疲乏力、面色苍白、畏寒怕冷的人群。
4、羊肾红参粥
材料:鹿肾(或羊肾)1只,红参3克,大米100克,调料少许。
做法:将羊肾切开,剔去内部白筋,切为碎末,红参打为碎末,大米洗净,加入适量水及调料,煮1小时食用。
功效:有益气壮阳、填精补髓的作用,适用于虚弱无力、腰膝酸软、畏寒怕冷、耳聋耳鸣、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。
5、胡桃仁饼
材料:胡桃仁(或核桃仁)50克,面粉250克,白糖少许。
做法:将胡桃仁打为碎末,与面粉混合在一起,加水适量,搅拌均匀,烙为薄饼食用。
功效:有补肾御寒、润肠通便的作用,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、畏寒怕冷、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。
6、山药羊肉汤
材料:羊肉500克,山药150克,姜、葱、胡椒、绍酒、食盐适量。
做法:羊肉洗净切块,入沸水锅内,焯去血水;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;怀山药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,放入适量清水,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,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。
功效:可补脾胃、益肺肾。
7、强肾狗肉汤
材料:狗肉500克,菟丝子7克,附片3克,葱、姜、盐、味精适量。
做法:狗肉洗净切块,置入锅内焯透,捞出待用,姜切片,葱切段备用。将狗肉、姜入锅内煸炒,烹入绍酒炝锅,然后一起倒入沙锅内,同时将菟丝子、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,加清汤、盐、味精、葱,大火煮沸,改用文火炖2小时,待狗肉熟烂,挑出纱布包,即可食用。
功效:可暖脾胃、温肾阳。
8、素炒三丝
材料:干冬菇75克,青椒2个,胡萝卜1根,植物油、白糖、黄酒、味精、盐、水淀粉、鲜汤麻油适量。
做法:冬菇水发洗净,挤干水分,切成细条,胡萝卜、青椒洗净切丝。锅内放油烧热,将三丝入锅煸炒后,放黄酒、糖,再煸炒,然后加鲜汤、盐,待汤烧开后加味精,用淀粉勾芡,淋上麻油,盛入盘内即可。
功效:可健脾化滞、润燥。
注意:狗肉忌与绿豆、杏仁、菱角同食。另外,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。
9、丝瓜西红柿粥
材料:丝瓜500克,西红柿3个,粳米100克,葱姜末、盐、味精适量。
做法:丝瓜洗净去皮,切小片,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。粳米洗净放入锅内,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,改文火煮至八成熟,放入丝瓜、葱姜末、盐煮至粥熟,放西红柿、味精稍炖即成。
功效:可清热、化痰止咳、生津除烦。患有痤疮的人可经常食用。
10、首乌煲鸡蛋
材料:鸡蛋2个,何首乌30克,山楂15克,陈皮6克,酱油、八角、精盐、白糖、山姜片各适量。
做法:将鸡蛋、酱油、精盐、八角、白糖、生姜片一并投入砂锅中,文火煮沸20分钟,取出鸡蛋,浸泡于冷水中,剥去蛋壳,再将去壳的鸡蛋放入砂锅中,煮沸约15分钟,除药渣即成。
功效:健脾益肾,益气养血。
11、太子参炖鹌鹑
材料:鹌鹑肉250克、瘦猪肉100克、党参15克,淮山30克,桂圆肉10克,枸杞子15克,芡实10克。
做法:将鹌鹑肉、瘦猪肉洗净,切块,党参、淮山、桂圆肉、枸杞子、芡实洗净,一同放入砂锅,先用大火煮沸,再用小火炖煮1.5小时,调入精盐即成。
功效:补五脏、益中气。
四、小寒节气民间习俗
民间谚语云:“小寒大寒,冷成冰团。”在这个全年最冷的时节里,中国各地有着许多相关的节气民俗,在这些民俗之中就蕴含着很多养生保健的原理。
1、画图数九
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,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,家家时兴用“九九消寒图”来避寒养生。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“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”,均为繁体字,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,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,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,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,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。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,所以“画图数九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。数九计数,书法描红,既能求得消寒,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。
2、补膏方
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民间也有“今冬进补,明年打虎”的说法。于是一入小寒,中药店门口排长龙的现象更为火爆,大批市民拿着冬令进补的膏方排队。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,还具有滋补身体,强壮体质的作用。在这里需要提醒一句,切莫不请医生把脉就自己乱补。比如膏方中流行的鹿茸为高血压病人绝对禁忌,以阿胶为主成分的固元膏过于滋腻,有碍消化,则不适宜脾胃虚弱的人,历代医家使用时都会酌情配合以活血化瘀、理气开胃之药。
3、吃菜饭
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。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,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、矮脚黄、咸肉片、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。中医认为寒为阴邪,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,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。菜饭中的糯米补中益气,健脾暖胃,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;生姜味辛性温,具有发汗解表,温肺散寒之功效。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、香肠、板鸭,药食双补,美味可口,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,可与腊八粥相媲美。
4、吃糯米饭
广州传统,小寒早上吃糯米饭,为避免太糯,一般是60%糯米40%香米,把腊肉和腊肠切碎,炒熟,花生米炒熟,加一些碎葱白,拌在饭里面吃。
5、喝腊八粥
小寒节气中,还有一项重要的民俗,就是喝“腊八粥”。老北京有句话“送信儿的腊八粥。”说的就是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时候,已然提示了准备春节的信息。旧年到了腊月初一,街头巷尾就有叫卖菱角米、薏仁米的,以备熬出米豆最齐全的腊八粥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上说:粥能“益气、生津、养脾胃、治虚寒”。在北京喝腊八粥最有名的地方则是雍和宫。挤在笑意满盈的人堆儿里,手捧一碗热腾腾的粥,于袅袅香云中,祈祷吉祥如意、岁月静好,也不失为一份心灵进补。
编辑整理
本文标题:详解二十四节气——小寒
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,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!
声明:本文图片、文字、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,建议谨慎参考,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!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做删除处理,谢谢。